09.07.2008 全天

从Peking到Beijing,讲述一个古都的百年历程

北京,一个聚集了几代王朝缩影的古都,一个令世界瞩目的充满朝气的现代都市。而今,相隔万水千山,在德国的纽伦堡,最近它又成了一个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随着北京2008奥运会倒计时一天天将近,为了满足海外各界进一步了解这个举办城市北京的友好愿望,同时,也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德两国间不同文化和思想的交流,继不久前刚刚结束的山东摄影展,中国漫画展之后,7月9日,纽伦堡-埃尔兰根孔子学院再一次精心筹备,在市工业博物馆(Museum Industriekultur)为纽伦堡及周边地区呈献了一份文化视觉大餐——即以老北京为主题的为期三个月的大型展览。

这次展览同时也得到纽伦堡市文化部、纽伦堡Sparkasse银行以及德国法兰肯地区奥委会的强有力的赞助和支持,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公参姜峰博士和一秘陈仁霞博士也专程从柏林赶来,莅临出席这一活动。纽伦堡所在的法兰肯地区聚集了几大国际知名运动品牌,体育传统悠久,同时一直以来都对各类体育盛会怀有极大的热情。9日当天,在一轮新闻发布会之后,晚上19整,在精心装饰的博物馆内,展览正式拉开帷幕。在场座无虚席,100多位到场嘉宾均来自纽伦堡市政治,经济以及文化要界,人们带着问题、也带着期待来到这里,同时也带着更多的期待离开这里。

活动开始,纽伦堡工业博物馆馆长马提亚斯•穆括先生(Matthias Murko),纽伦堡Sparkasse银行董事会主席马提雅斯•艾夫丁博士(Dr. Matthias Everding)以及纽伦堡孔子学院德方院长徐艳博士首先致以热情生动的欢迎辞,言简意赅地阐述了举办这次活动的意义。而新上任的柏林大使馆公参姜峰博士一席自由而发自内心的脱稿演讲,他地道标准的德语,幽默生动的谈吐,以及独到深刻的见解,征服了在场的所有嘉宾。“我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但是今天才发现身边居然有这么多不为自己熟知的东西,这次展览让我从另一个视角更好地了解了自己的家乡。”简单而诚恳的一句话迅速拉近了与在场观众的距离。紧接着埃尔兰根大学汉学系系主任朗宓榭教授 (Prof. Dr. Michael Lackner)对此次展品,以及近百年的北京历史文化变革进行了一番介绍。

这次展览的全部展品都来自于一位对东方对中国充满热情的美国纽约收藏家宫丹先生(Don J.Cohn)。宫丹先生在上个世纪曾经长期居住在中国以及日本,对中国文化有很深的了解,操着一口地道的北京普通话。多年以来,他走遍北京大街小巷,收集了大批有代表性意义的物品,从清末北京地图到民国初期明信片,从发黄的老照片到旧中国第一份报纸,从解放后小学课本到全国第一届运动会海报,更有一批国外的珍贵资料,从不同的视角反映不同时期的北京。而此次的展览的具体负责人、汉学系学生史美兰小姐(Melanie Späthe)出色的中英德三国语言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出色高效的组织协调能力更是为此次活动的成功起到了关键作用。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电影《城南旧事》中那首耳熟能详的悠远怀旧的曲子缭绕在耳边,将大家的思绪带回到几十年前的老北京。开幕式中间还穿插了几个极具中国风格的文艺节目,来自孔子学院的德国工作人员冯武先生(Ulf Venne)将一年前从北京学会的二胡曲目《赛马》带到了纽伦堡现场演绎,另外来自北京的两位孔子学院的实习教师武娟和荀佳月女士带来的二重唱《天亮了》让德国观众近距离感受到了中文歌曲的深情魅力。研习音乐多年的齐颖小姐的一曲悠扬婉转的古筝独奏《渔舟唱晚》更是将此次开幕式推向了高潮。
北京不仅仅是德国眼中的一座充满矛盾发展飞速的大都市,通过这次展览,我们更是清楚地看到了北京这百年来一步一步从皇家都城到新中国首都到21世纪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历程。在奥运会即将到来的7月,该展览更是为这一国际盛会谱写的一部引人入胜的前奏曲。

合作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