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纽伦堡-埃尔兰根孔子学院在德国联邦交通博物馆宴会大厅举办第十二届新春酒会。来自纽伦堡大区政治、经济、文教、媒体各界近200位特邀嘉宾出席。
夜幕徐徐降临,受邀而来的重要嘉宾有高级顾问委员会成员、巴伐利亚州前州长贝克施泰因(Dr.Günther Beckstein),德国联邦议员弗里斯(Michael Frieser)、布莱姆(Sebastian Brehm),高级顾问委员会成员、德国前联邦议会议员、前欧洲问题国务秘书克洛泽(Günter Gloser),中法兰肯议会副主席赫克尔(Christa Heckel),纽伦堡国际经济关系处处长海尔玛叶(Dr. Andrea Heilmaier),纽伦堡市高级法院院长迪科特(Dr. Thomas Dickert),纽伦堡市议员白科迪(Claudia Bälz)、布莱克(Dr. Ulrich Blaschke)、海德曼(Rita Heinemann)、海宁(Werner Henning)、舒乐(Marc Schüller),纽伦堡绿党主席副主席傅雷德尔(Andrea Friedel),班贝格市议员格拉德(Wolfgang Grader),埃尔兰根市前第一市长哈尔威格(Dietmar Hahlweg),赫斯布赫市长赖斯(Robert Ilg)等政界代表;孔院高级顾问委员会副主席、工商联合大会文化基金会理事、中法兰肯地区工商联合大会前主席封·傅佩理(Dirk von Vopelius),西门子法律部门负责人赵媛(Yuan Pischel)代表西门子纽伦堡大区区域总裁哈特曼(Oliver Harmann),高级顾问委员会成员、凯诗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董雪虹凯诗,舍弗勒科技股份创新和核心技术高级副总裁霍森费尔特(Prof. Dr. Tim Hosenfeldt),高级顾问委员会成员、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贝尔(Maximilian Bär)等企业界代表;纽伦堡应用科学大学校长欧泊珂(Prof. Dr. Niels Oberbeck)纽伦堡音乐学院院长珂辞安(Prof. Rainer Kotzian),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前校长格律斯科(Prof. Dr. Karl-Dieter Grüske)、前总务长舍科先生(Dr. Thomas A. H. Schöck)及前副校长科布马赫(Prof. Dr. Christoph Korbmacher),欧亚文化系统研究所所长、德国著名汉学家施寒微(Prof. Dr. Helwig Schmidt-Glintzer),等多位不同领域的教授学者以及周边十余所与孔院有良好合作关系的中学校长等;纽伦堡市属博物馆总馆长(Dr. Thomas Eser),纽伦堡未来博物馆馆长、纽伦堡市议员格雷特(Marion Grether),日耳曼国际博物馆图书馆馆长普末茨(Dr. Johannes Pommeranz)等纽伦堡大区的多位博物馆、美术馆馆长以及众多艺术家应邀出席。《精品生活指南》(feine adressen)、《人民日报》媒体对酒会进行了报道。
德国联邦交通博物馆馆长格策(Dr. Oliver Götze)欢迎各位的到来,博物馆很荣幸孔院的年度盛事多年来一直在此举办,他很荣幸见证中德文化的精彩对话与交融。他为来宾讲述了经典的中国民间传说“白蛇传”的故事,他希望通过这个故事,让来宾感受到蛇年所象征的智慧与勇气,希望蛇年可以带来蓬勃的生机和活力,祝愿相聚在此的朋友都能享受文化交流的魅力。
纽伦堡国际经济关系处处长海尔玛叶(Dr. Andrea Heilmaier)代表纽伦堡第一市长柯里希(Marcus König)致贺词。她在讲话中提到,在中国,时间的流转被赋予了一种独特的韵律——60年一个轮回。60年前后的两个木蛇年,纽伦堡也在历史的车轮中滚滚向前。1965年,纽伦堡的热议话题之一是引入步行街,2025年,步行街依然是纽伦堡的核心区域,纽伦堡市购入了如今步行街上的百货大楼,把新的活力与创新注入这个见证历史的区域。1965年,纽伦堡决定建设第一条地铁线,60年后,磁悬浮列车行驶在纽伦堡的经济友好城市成都的街头,而纽伦堡市政府也在讨论引进磁悬浮列车。她期待与中国有更多的经济和技术合作,她表示纽伦堡孔院是当地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她对纽伦堡孔子学院在促进中德文化交流方面所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
徐艳本次讲话的主题围绕“促进交流和对话”。她在讲话中从孔院的工作出发,强调了交流与对话在文化交流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她提到,当前的国际形势风云变幻、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单边主义势力悄然抬头,这些不利的国际趋势也改变了并同时正持续影响着德国对中国的认知与态度。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孔子学院的工作不可避免地遭受了许多负面影响和无端指责。然而,徐艳强调,越是在这种困难重重、充满挑战的时刻,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对话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通过深正面、坦诚的沟通和交流,才能逐渐消除误解与隔阂,化困难为机遇,增进彼此的理解与信任。回顾2024年:6月,孔院在疫情之后再次组织纽伦堡大区的文化和艺术界代表出访北京和西安两座城市,深度探索并领略了两座城市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优美的自然风光。8月,再次重启青少年“了解中国”夏令营,带领22名纽伦堡大区的青少年在北京体验中国文化、了解当代中国。2024年孔院接待了中央美术学院代表团和来自友城深圳的艺术家组成的代表团,他们带来了精彩的展览,中国艺术家与纽伦堡大区的艺术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展望2025年,孔院又将迎来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文化交流活动:成都电视台将派代表团来访孔院并带来高铁主题的展览,全国友协及中国国家版本馆也将派代表团访问孔院,“了解中国”夏令营将带领新的一批德国青少年和大学生踏上探索中国的旅程,精心设计的文化体验活动“文化背包”让纽伦堡的中学生无需远行在家门口领略中国文化。交流和对话,一直是孔院的不懈追求。展望未来,孔院将搭建更多元、更开放的文化交流平台。
孔院邀请到德国知名记者李德辉(Felix Lee)为新春酒会做题为 “中国-德国-何去何从?”的主题报告,他本人也是中德对话和与交流的见证者、亲历者和推动者。作为一位在中德文化交流领域深耕多年的资深媒体人,他曾以德国驻华记者的身份,在中国工作了近十个春秋。其作品《中国,我的父亲和我》荣获了德国2023年度商业图书奖。他首先提到,中德对话和政治经济交往曾有过一段很长一段非常和谐友好的时期,双方都从中受益颇多。这种紧密的的对话和合作为中国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助力,更促进了德国的经济发展,为德国的社会富裕提供了重要保障。近年来,德国的支柱产业,如机械制造、化工和汽车制造,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德国对外国投资者的吸引力不断下降。与此同时,中国在多个新兴领域迅速崛起,特别是在电动汽车、太阳能和高新技术领域已经占据世界前沿。在这种背景下,德国不应限制在将中国视为体制对手、合作伙伴、竞争者的三重定位,而应摒弃对“体制对手”的无谓争论,将重点放在合作伙伴关系以及提高国际经济技术领域的竞争力上。他认为,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才能为双方创造更多互利共赢的机会。李德辉专业的视角和深入的观察引起了来宾的阵阵掌声。
随后,德国音乐家本杰明·洛伊施纳(Benjamin Leuschner)与中国艺术家赵禅源组成的“丝绸之路”二重奏组合为观众带来了精彩的音乐表演。古筝伴随着竖琴以及丰富多样的中、西打击乐器充分展现了中西音乐的交融与创新,赵禅源用充满中国特色的秦腔演绎了乐队自己创作的《沙漠婚礼》等曲目。这种跨文化的音乐合作,不仅展现了中西方音乐元素的融合,更体现了两位艺术家在音乐创作上的创新精神。
音乐节目之后,来宾移步大堂,一边品尝着纽伦堡孔院准备的美食,一边与来自不同背景的来宾畅谈交流。在孔院精心搭建的交流平台上,来宾们共同度过了一个美好的跨文化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