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8 艺术区位于北京东北部大山子的老工业,其建筑风格深受民主德国和包豪斯设计风格(形式服务功能)的影响。798 是一家国防工业工厂的编号。1997年开始,第一批艺术家进驻原798厂所在地,为今天的艺术区奠定了基础,因此这里被命名为北京798艺术区。
20 世纪 90 年代末国企改革的浪潮下,年轻艺术家们被吸引到这些空置的,采光充足的高大厂房,如今他们已被视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先驱。亚历山大·奥克斯、佩斯北京画廊、常青画廊和广受欢迎的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等对798的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然而,2007年之后,许多原来的艺术家因为不断上涨的租金压力搬离,许多画廊被消费品店和咖啡馆所取代,但798仍是北京文化景观中重要的一部分。2015年,歌德学院在798设立了北京德国文化中心,在此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展示德国文化,促进跨文化交流。大众/奥迪也在798设立了研发机构。
本次展览将展出从798艺术区走出来的早期知名艺术家的作品,如陈光武、陈少峰、丁乙、方力钧、刘安平、卢昊等。
本次展览为艺术空间与施岸笛(Andreas Schmid)合作项目。
施岸笛(Andreas Schmid),艺术家、策展人、中国当代艺术专家,1955年出生于斯图加特,现生活和工作于柏林。斯图加特美术学院毕业后,他留学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学习中国艺术和书法。
他是德国艺术家协会(DKB)、国际艺术家委员会(IKG)成员,国际美术协会(IGBK)理事会成员。
1993 年,他与岳恒(Jochen Noth)和 戴汉志(Hans van Dijk)共同在柏林世界文化宫策展了中国前卫艺术展,这是中国当代艺术在欧洲的首次展出,具有深远的影响。
1997年,施岸笛与戴汉志等人在新柏林艺术协会共同策展推介中国摄影艺术的展览;2013年与宾雅(Bignia Wehrli)共同策展柏林艺术大学与世界文化宫合作举办的展览"图片背后的画面——中国艺术的现状",2014年与郭晓彦、艾墨思(Thomas Eller)共同策展展览“八种路径,艺术在北京”(柏林)。
除此之外,施岸笛同样积极致力于推进亚洲特别是中国和德国艺术家之间的对话,以及书法和水墨作为艺术文化媒介的推广, 2004起任教于哈勒-维滕贝格艺术与设计学院。
活动安排
展期: 2024年6月22日至7月31日
开幕式:
2024年6月21日(星期五)18点
访谈:对话艺术家兼策展人施岸笛
艺术访谈:
- 2024年7月19日(星期五)18点
魏龙德(纽伦堡-埃尔兰根孔院艺术主管)对话艾墨思(Thomas Eller)(艺术家兼策展人) - 2024年7月24日(星期三)18点
徐艳(纽伦堡-埃尔兰根孔院德方院长)对话格雷瑟(纽伦堡德国博物馆馆长)
导览:
- 2024年7月10日(星期三)15点
- 2024年7月31日(星期三)17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