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 — 在这个初秋的夜晚,纽伦堡文学俱乐部(Literaturclub Nürnberg)携手纽伦堡-埃尔兰根孔子学院,于纽伦堡文学之家成功举办了一场极具感染力的 “当代中文作品朗诵会”。来自中国的六位当代作家 —— 梁鸿、鲁敏、东西、弋舟、艾玛与林森 —— 亲临现场,与当地观众展开了一场跨语言、跨文化的文学对话。
在朗诵会开始之前,作家们不辞辛苦,长途跋涉来到纽伦堡。孔子学院精心安排,带领他们走访日耳曼国家博物馆并漫步市区,让作家们有机会亲眼领略这座城市的历史与风貌,对纽伦堡的市容街貌产生直观印象,感到备受欢迎与亲切。
当晚的朗诵环节尤为动人。德国著名话剧演员魏特先生(Thomas Witte)与利滕女士(Patricia Litten)分别用德语朗诵了鲁敏的《或有故事曾经发生》与梁鸿的《中国在梁庄》两个作品的译文选段。令人激动的是,这两部德语译本由奥地利 Verlag SONATA 出版社于2025年秋季出版,并在朗诵现场首度亮相。朗诵结束后,出版社举行了签售活动,现场销售出三十余本书,梁鸿、鲁敏两位作家亲笔签名赠予读者。签售现场氛围热烈,交流持续不歇。
活动由纽伦堡文学俱乐部主席蔡特勒-布斯女士(Elisabeth Zeitler-Boos)主持,纽伦堡-埃尔兰根孔子学院院长徐艳担任翻译。整场活动共有约90名观众参与,现场掌声不断,交流热烈,气氛亲切而温馨。朗诵之后,作者与两位朗诵者还进行了深度对谈。演员们被作者的创作动机、风格特色、语言处理与跨文化译者的挑战所吸引;作者们则借此机会阐述自己关心的主题,回应对农村、土地、乡村变迁、农民身份与社会结构等问题的聚焦。特别是梁鸿在中国乡村语境、社会变迁和个体命运之间的张力,以及鲁敏从细微女性视角展开对时代与社会的观察,成为对谈中的核心话题。通过这样一种声情并茂的互动,德国听众对中国的乡村变迁、农民问题与现代化挑战,获得了更具现场感与人文厚度的理解。
此次到访的六位作家代表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多样风貌:梁鸿既是知名学者也是散文与纪实文学作家,作品关注乡土与社会变迁;鲁敏以细腻的女性视角和深厚的叙事功力赢得多项文学大奖,并有多部作品被译介海外;东西是首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其现实主义风格作品广为流传;弋舟、艾玛与林森则以各自独特的语言与题材,为中国当代文学增添了新鲜而多元的声音。他们的到来,为纽伦堡观众提供了直接感受当代中国文学魅力的契机。当地媒体《精品生活》(Curt)和《冒号》(Doppelpunkt)都对活动进行了长篇预告。
在作家团抵达前纽伦堡-埃尔兰根孔子学院作为主办方之一,扮演了关键推动者的角色:不仅在前期策划上下足了功夫,还负责邀请与联络作家、翻译协调、现场布展、宣传推广等工作。在宣传方面,孔子学院联合纽伦堡文学俱乐部设计并印制海报,并在纽伦堡中央火车站、Schmitt & Hahn 书店等重要公共场所张贴推广海报;同时通过公众号、社交媒体及当地华人社区网络多渠道推广,确保了活动获得较高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正是孔子学院与文学俱乐部的这种通力协作,才使得此次朗诵会在异国他乡顺利呈现、反响良好。
纽伦堡文学俱乐部多年来持续推动文学传播与跨文化交流,与纽伦堡-埃尔兰根孔子学院的合作也在不断深化。这次朗诵会不仅让德国观众近距离接触中国当代文学的声音,也为中德文学理解与文化交流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值得期待的是,10月1日将在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橘园(Orangerie der FAU)举办“中文作家见面会”,届时作家们将与读者面对面交流,为中德文学互动续写新的篇章。
照片:Heike Hah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