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4.2023 18:15 - 22:00

纽伦堡-埃尔兰根孔子学院第七届中国电影节开幕

4月21日,在翘首期待中,纽伦堡-埃尔兰根孔子学院两年一度的“中国电影节”在纽伦堡Cinecitta电影院开幕了。前联邦议会委员克洛泽(Günter Gloser)、孔院理事会主席芬克(Prof. Dr. Fink Rainer)、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前总务长舍科(Dr. Thomas A.H. Schöck)、纽伦堡国际关系局局长舒斯勒(Christine Schüßler)、埃尓兰根市融合与国际关系主管克莱因(Silvia Klein)、市议员史勒(Titus Schüller)、中弗兰肯议会直接候选人麦德斯(Gerlinde Mathes)、凯诗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董雪虹凯诗等多位来自纽伦堡大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媒体等领域的嘉宾和近300位观众出席开幕式并观影。这是孔院成功举办的第七届“中国电影节”。本届电影节以“乡土中国”为主题,精选了11部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纪录片和剧情片,绝大部分是首次在德国公映,以勾勒中国农村社会的当代史,展现其当下的面貌,也将同时举办主题讲座和策展人访谈,希望深层次展示和探讨中国农村的发展变迁。

孔院德方院长徐艳(Dr. Yan Xu-Lackner)主持开幕式并致欢迎辞。她欢迎各位电影爱好者的到来,介绍了本届电影节主题“乡土中国”的缘起内涵,同时这个主题也再次将中国社会热点问题推向了公众视野,例如乡村的建设发展、老龄化问题等。这些精选的影片象征着中国新的电影文化,展示了新视角下的中国乡村。她希望这些影片可以从新颖独特的视角,一如既往地带给观众愉悦的观影体验和多向度的中国印象。

本届电影节的开幕影片是藏族导演万玛才旦的作品《气球》。电影以上世纪90年代的藏区为背景,讲述了当地女性的生存现状。影片中丰盈的藏区生活状态和鲜活的面临各种选择的人物,让观众体会到传统宗教与现代科学、父权社会与独立女性的双重矛盾,开放式的结尾引起了观众的沉思。

观影结束后,维尔茨堡大学的阿尔佩曼教授(Prof. Dr. Björn Alpermann)为观众带来“中国藏区农村的演变”主题讲座。他从《气球》的拍摄地青海省藏区展开,介绍了中国藏区地理、人口、语言和教育发展及独特的自治区政策。随着中国乡村的快速发展,藏区也面临着巨大的转型,乡土伦理同现代文明产生着激烈的碰撞。本次电影节的影片中正是这些矛盾的缩影: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去往大城市寻找机会,却带来了个人追求和现实处境的新冲突;而在藏区则是年轻人留在草原,而老人和孩子则迁入固定住所,和由乡村进入沿海城市讨生活恰好相反,但矛盾同样存在。人口老龄化问题引发了劳动力短缺,也推动了人口政策的调整完善;城市化进程折射出了现代工业和农业文明的矛盾,让人对乡村有了更为复杂的情感。观众可以通过欣赏这些影片,进一步思考现代伦理、城乡关系、社会变革等问题。

2010年以来,孔院每两年举办一届中国电影节,放映中国知名导演和新生代年轻导演的优秀作品,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七届,在纽伦堡大区积累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成为德国民众了解当代中国形象的重要渠道。本届电影节将持续至4月27日,其余影片及访谈将陆续在线上进行,观众足不出户即可观影。

合作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