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4.2024 全天 - 09.04.2024 全天

纽伦堡-埃尔兰根孔子学院参加“历史海事地图中的中国与澳门”国际研讨会

纽伦堡-埃尔兰根孔子学院本着“中国研究、世界情怀”的理念,携手葡萄牙澳门科学文化中心 (CCCM) 于2024年4月8日至9日在里斯本举办了主题为“历史海事地图中的中国与澳门”的国际研讨会。本研讨会探讨了传教士来到中国之前,伊斯兰国家、中国和欧洲绘制的地图所反映的东方和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

会议的发起人是普塔克教授(Prof. Dr. Roderich Ptak),他在1994 年至2022年期间担任慕尼黑大学汉学系讲座教授,研究领域包括中国海事历史、澳门、中国文学和中国古籍中的动物并发表了大量关于上述领域的学术著作和论文。作为纽伦堡孔子学院的高级顾问,他也对学院的学术发展进行悉心指导。位于里斯本的澳门科学文化中心成立于1995年,其研究重点为中国和澳门,并致力于促进葡萄牙、欧洲和亚洲之间的文化交流。

这次会议共二十余名学者参加,分别来自中国、德国、葡萄牙、意大利等地,部分学者以线上方式参与。 开幕式上皮娜(Isabel Pina) 女士代表澳门科学文化中心致欢迎辞,孔子学院德方院长徐艳博士简单介绍了孔子学院的工作和召集此次学术会议的初衷。她告诉与会者,4月份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正在展出“艺荟中西 – 海上丝绸之路视角下的19世纪澳门及广东地区图像展”,其中展出的地图有80件。当然今天的会议是关于公元1000年到1650年左右的时期,要早上很多。但是展览的主旨是:东西方地图反映了澳门于广东珠江沿岸的变迁,以及对世界的态度于观看海洋的不同视角,徐艳认为这也完全符合会议的诉求。普塔克教授则感谢每位与会者的积极参与和合作,并把会议的组织、研讨会要探讨的主题和科研目的进行了阐述。

近年来,历史学家、汉学家和其他专家已经出版了大量研究传统地图的学术著作和文章,关注点在于海南、广东、澳门、福建、台湾、浙江、华北以及整个东亚海域。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中国和欧洲的地图,特别是在华耶稣会士制作的地图。 这些传统地图所含的信息量很大,通常记录了数百个地名,甚至包含了特定地区的行政结构。地图也可以区分不同的类型。显然,“阅读”和正确解释历史地图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特别重要的是,欧洲制图传统已经影响了中国的地图制作,反之亦然。

通过这两天的会议,与会学者分享了各自在在海洋/沿海世界上的研究成果,增进了对从公元1000年到1650年左右的时期历史地图如何展现中国沿海地区和毗邻海域的理解。报告包括研究方法、地名、图标模式、类型、政治和社会方面、技术维度、个人和编辑细节、地理知识的流通、欧洲、中国和其他传统之间的相互影响等方面。最后,慕尼黑汉学家宁本格博士 (Dr. Marc Nürnberger)对会议报告的内容进行了精彩的总结,时间虽短,但是与会学者都表示收获满满。 葡萄牙澳门科学文化中心主任蒙德斯博士(Dr. Camen Amado Mendes)在闭幕式上对孔子学院的友好合作和所有学者远道而来表示了殷切的感谢。

合作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