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1.2021 19:00 - 21:00

纽伦堡-埃尔兰根孔子学院举办“中国画中的通感”主题讲座

11月18日是今年的世界哲学日,也是纽伦堡-埃尔兰根孔子学院连续第三年受邀参加“哲学长夜”,本次孔院特别邀请了李静姬教授(Jeong-hee Lee-Kalisch)举办“中国画中的通感”主题讲座,吸引了线上线下共50余位听众。

李静姬教授曾任柏林自由大学东亚艺术史教授,也是《东亚艺术史研究》系列的编辑。她引用了清朝画家邹一桂《小山画谱》中的观点,解释了“虚”与“实”的概念。将人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等不同感觉互相连结、交错,便是通感。通过视觉形式捕捉“抽象”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特征之一,让赏画人通过“看”感受到画中未画出的连绵山脉和鸟语花香,一直是中国传统绘画追求的意境,中国绘画也巧妙地运用“通感”技法,使绘画形神兼备。李教授展示了丰富的中国传统绘画,例如宋代马远的《山径春行图》,描绘了春天的江南,画中随风飘动的柳枝,雀跃嬉戏的小鸟,山径两旁的桃花,都表现出初春的勃勃生机和画中人的喜悦心情。再如明代沈周诗书画结合的作品《十四夜月》,画作由粗线勾勒,暖色寒色交互运用,墨色的夜空中的圆月传递出夜晚的讯息,低矮的树木,大片的留白,更凸显了画面的辽阔。中国传统绘画着墨不多,但画家将自己的巧思融入其中,精心的布局,丰富的线条,巧妙的着色,以有限笔墨,描绘无穷的余韵,正是其动人心弦之处。李教授随后回答了听众的问题,现场学术氛围浓厚。孔院德方院长徐艳感谢了李教授的精彩讲座,她希望这次学术讨论可以启发大家继续探求中西绘画艺术差异,更希望“哲学长夜”可以为疫情笼罩下的民众带来心灵慰藉。

合作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