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9.2020 全天

《功夫、龙与冒险——中国及中国人在欧洲漫画中的典型形象》问世

近日,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汉学系教授暨系主任、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人文研究院院长朗宓榭教授( Prof. Dr. Michael Lackner)的新作《功夫、龙与冒险——中国及中国人在欧洲漫画中的典型形象》(“Kungfu, Drachen, Abenteuer”)出版,备受德国文化界的关注。

“神秘的”、带有浪漫色彩的,或者是“不可理喻”、令人费解的中国在欧洲漫画界一直以来是一个广受关注的主题,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中国和中国人在欧州特别是法语漫画中就频频出现。早在2008年的埃尔兰根国际漫画节( Internationaler Comic-Salon Erlangen)上,纽伦堡—埃尔兰根孔子学院与纽伦堡储蓄银行、德国中法兰肯地区奥委会以及埃尔兰根国际漫画节组委会联合举办了“功夫、龙与冒险”中国主题漫画展,参展的漫画作品均为朗宓榭教授的个人收藏。朗宓榭一直对以中国为主题的漫画抱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展出的漫画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反映了近30年中欧洲人对中国的面面观。在这次首展后,还分别在法兰克福、莱比锡和斯图加特巡展,为漫画迷和中国迷提供了一个了解西方的不同的中国观的机会。

从哲学史和文化交流史上对中国形象在欧洲变迁的研究近年来特别受到青睐。朗宓榭在偶然的机会中发现欧洲漫画中存在着众多中国元素和中国人形象,从此开始以欧洲漫画为切入点,以全新的视角审视西方对中国的解读。在这本书中,从时间上,既回溯到马可·波罗的时代、启蒙运动的时代,也涉及了冷战时期,间或有现代的中国;从形象上,不仅有充满了哲学智慧的神秘人物、令人胆寒的武林高手,还有令人捧腹的小丑。朗宓榭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凝练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中国形象在欧洲三十年漫画中的变迁,探讨和反思欧洲对中国的“异域情节”、刻板印象以及西方中心主义的存在。中国作为“文字之邦”,漫画中自然也少不了汉字,有的写得有模有样,有的字则是生造和臆想出来的,更有甚者,在一个打斗的场景中,突然有人高喊“中国制造”,看来,西方还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语言和汉字。

纽伦堡—埃尔兰根孔子学院一直活跃于传播中国文化的舞台,从十余年前举办的漫画展开始就已经与这部作品结下了深厚的渊源。孔院在本书的出版过程中,提供了资料搜集、扫描、校对等工作以及印刷经费上的支持,也是向西方读者展示中国多元形象的又一新成果。

 

合作机构